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共探城乡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共谋规划学科高质量建设——第十六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7-05 作者: 浏览次数:

共探城乡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共谋规划学科高质量建设

——第十六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会成功举办

623日至27日,第十六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本届大会由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协办。

围绕“城乡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大会于五天会期内相继举办了“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健康城市”的特别论坛,举办了“后疫情时代的规划教育与国际交流”的院长系主任论坛,开展了“国际教育背景规划学者在中国的成功之路”的圆桌论坛,开设了62个平行会场。总计有超过350名的专家学者和论文入选者进行了交流发言,累计吸引了近8500人次参与线上讨论和直播互动。

大会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黄亚平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梁茜与国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IACP)主席董宏伟教授致欢迎词。邀请了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周岚副理事长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的Timothy Beatley教授等权威行业专家发表主旨演讲。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

《中国规划教育1920s

吴志强院士系统阐述了中国规划教育在清末至1920年代以来的发展起源与探索历程,揭示了百年前中国人开办规划教育的初衷。首先,对中国现代化教育的起步与同济规划教育进行了溯源。其次,细致讲述了1920年代同济大学规划课程体系,指出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恰逢中国的新城市正在诞生、老城市亟需复兴之际,中国的城市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管理,东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纷纷建立规划学科,中国早期城市规划教育初步成型。报告的最后,吴志强强调,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过程息息相关,它不仅依托于现代文明的外部力量,更是依托了中国人自己的智慧与探索。规划师不仅应当追溯我们的历史,更应当站在前人的智慧和自己的土地上,思考我们未来的使命与担当。

周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基于存量更新的规划应对思考》

周岚副理事长从当下中国的城市发展现实问题、城市更新实践的复杂社会需求、城市更新行动的现实实操路径和响应真实社会需求的规划转型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基于存量更新的规划应对,鼓励规划师回答这个当下中国的“时代之问”。首先,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存在着快速城镇化累积的安全风险问题、高基数上的经济可持续增长问题以及高质量发展的百姓需求提升问题。其次,城市更新的实践有着复杂的社会需求,主要体现在居民深度参与的现实需求、多元诉求和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以及行动实施的资金平衡困难。周岚指出,城市更新行动的现实实操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①细致详实的深入调查;②尊重意愿的实效沟通;③资金共担的务实合作;④长期在地的持续运营。最后,周岚强调,规划建设者需要积极融入中国城镇化的新发展进程,从习惯推动“谋篇布局”的“物的城镇化”,转为致力推动“以人为本”的“人的城镇化”,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城市现代文明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规划理论体系。

Timothy Beatley 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城市的愿景》

IMG_256

Timothy Beatley教授探讨了自然与城市如何和谐共存,如何创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为生态城市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面指南,对于城市如何在其规划设计过程和实践中融入自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首先,他指出人类生存空间源于自然,生态城市的发展内核应是建立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存的城市空间,从建筑和景观等不同的维度将自然融入到城市当中。其次,他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具有与生俱来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规划师对森林、河流、花鸟等大自然中的事物反应宜积极主动。最后,Timothy Beatley对多伦多市、新加坡、阿灵顿以及成都的生态城市实践进行了解析,从鸟类友好城市设计、绿色屋顶和绿墙、绿色塔楼、疗愈空间、多感官体验等方面分析了亲自然的空间设计。Timothy Beatley强调,人类天生与其他生物有着亲密的情感连结,这是亲自然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规划者要致力于城市的更具可持续性、更有弹性。

大会闭幕式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筑学院陈振华副教授主持,邀请了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城市研究和规划系主任Rayman Mohamed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主任何深静教授做主旨报告。

Rayman Mohamed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城市研究与规划系主任、教授

《观念可能比现实更重要:创造城市场所以减少肥胖》

Rayman Mohamed教授系统阐述了城乡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会议主题,并谈论了将"城市设施"作为居民肥胖预测因素的看法。当涉及到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时,基于居民感知的理解可能比基于城市空间测量的认识更为重要。我们的研究证实:环境心理学的核心是人类感知活动,即人们解释空间存在以及空间意义的模式,其目的是更好地使用和驾驭城市空间。我们认为,缓解城市居民的肥胖问题,需要决策者和规划师们进行事前的统筹考虑。一方面需要努力地创造一站式日常服务的便捷社区,另一方面应加强社区优质建成环境对居民感知的积极影响。从全球各地的实践来看,通过城市规划及设计的介入和干预,我们有可能改变居民对城市空间的认知。

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健康、可持续发展与规划知识生产的变革》

尹稚教授谈到面对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时,对人类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从系统思维的视角看,这个过程是对一个复杂现实情景的状态描述和过程描述不断交替转换的过程。我们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弄清感知世界中的目标和过程世界中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当代政策分析的核心任务:即给定一个向往的状态(目标)和现有的状态(现状),任何适应性生物要想活下去或活的更好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两个状态的差别(问题),然后找到消除这差别的相关过程(解决问题的手段集或手段序列)。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规划发挥着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复杂系统的状态描述和过程描述来自于广泛的学科和实践积累,既有描述性的现象总结(pattern),也有机理性的解释探索(model)。二是识别和判断在复杂系统演进过程中存在的中间性稳定状态,并以此为参照物确定我们向往的状态(目标)。三是如何使从上一个中间性稳态(现状)向下一个稳态的过程更有效。尹稚教授进一步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案例阐述了上述复杂系统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从规划知识生产变革角度为我们带来他对于学科建设和规划实践需求之间关系的观点。

何深静 香港大学城市研究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2008年后中国国家主导金融化下的城市再开发》

何深静教授探讨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国家主导的金融资本注入建成环境,对城市重建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2020)——棚户区改造计划 (SRS) ;第二阶段(2016-至今)——长期租赁公寓(LRA)发展计划。SRS的目标和特点主要有三个:(1)为穷人提供体面的住房,并减轻过去三十年产生的严重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2)引入了各种创新的金融措施和工具;(3SRS从大城市扩展到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在第二阶段,自2017年以来,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商被激励着进入LRA市场,顶级开发商已经在长租公寓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后,金融资本成为重新塑造城市建筑环境的主要力量,金融化仍然是国家应对危机管理的战略选择。

“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特别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黄亚平教授、副院长彭翀教授主持,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周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李小红致辞。论坛聚焦碳排测算、碳排约束、“双碳”模拟仿真、减碳治理等领域,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席教授闫凤英、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魏伟教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副主任熊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合林教授做学术报告。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特别论坛,由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为协办单位承办,学院党委书记余压芳教授主持,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令狐彩桃莅临会议并致辞。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令狐彩桃、党委副书记赵家君及城乡规划系、建筑系师生参加了线下会议。特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唯佳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雷振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何依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天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徐小东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黄焕春副教授、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城市规划师赵玉奇、英国卡迪夫大学中英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于立主任、韩国全北大学建筑学院申炳旭教授做学术报告。

“健康城市”特别论坛,由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作为协办单位承办,副院长黄焕担任论坛主持并进行了“武汉规划建设健康城市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王兰、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阮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所长朱江、北京市规划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魏贺等嘉宾进行主旨报告,就健康城市规划建设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的先进经验。

“后疫情时代的规划教育与国际交流”院长系主任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刘合林教授主持,黄亚平教授为论坛致欢迎辞。邀请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公共事务与规划系教授潘起胜、同济大学建规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卓健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曾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彭翀教授做学术报告。此外,沈青教授(华盛顿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系)、胡伶倩教授(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分校城市规划系)、彭仲仁教授(弗罗里达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尤涛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 系主任)、牛强教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刘宛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王正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系 系主任)、刘一光教授(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系主任)、杨毅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余压芳教授(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陈铭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陈晓东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系主任)、范凌云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校科技产业处处长)、常江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崔叙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董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甄峰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蔡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院长)20余位参会嘉宾分别就后疫情时代的规划教育与国际交流展开分享与讨论。

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年会历经十余载,先后在成都、西安、哈尔滨、重庆、上海、武汉等多地举办。参会人数不断增加、平行会场规模日益扩大、议题的前沿性和多元性持续加强,现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的高水平城乡规划学术盛会,搭建了连接中国和其他国家规划研究者和从业者的桥梁。大会宣布,天津大学将作为第十七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会承接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曾鹏教授代表下届承办单位承诺,将提前谋划、精心准备,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相约天津。

祝贺本届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期待2023年再相聚!

参加大会开闭幕式的部分嘉宾和学者

本届大会的颁发奖项

第十六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会组委会

 

撰稿:单卓然,乔晶,刘承楷,姜浩

校核:黄亚平,郭亮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