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景观学系殷利华副教授参加“2019景观绩效与可持续设计”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12-09 作者: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23日下午,景观学系殷利华副教授作为会议特邀嘉宾之一,参加了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在建筑红楼主办的“2019景观绩效与可持续设计学术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图1、图2)。

图1 参会嘉宾合影      图2 殷利华老师会议演讲

(图1、图2均由华南理工大学组委会提供)

7位高校专家、学者围绕“景观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景观绩效与可持续设计实践的作用关系与融合途径”、“景观绩效与可持续设计实践的作用关系与融合途径”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和讨论。

1“景观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与评价方法”

华南理工大学林广思教授(图3)回顾了“景观绩效”产生与发展的过程。2010年美国的景观绩效平台由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LAF)开始构建,到2015年美国风景园林师ASLA案例绩效评估类项目获奖,美国景观绩效评价体系趋近成熟。2015年我国《风景园林》杂志首次出现“景观绩效”相关专题研究,目前其理论与实践研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如何构建与我国风景园林实践相结合的景观绩效研究框架,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目标,需要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者共同配合与努力。

景观绩效评价与研究强调设计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林教授指出重点应体现循证思想。循证,即遵循某些原则或技术手段进行研究,从而证明相应结论。景观绩效核心研究问题:通过科学度量证明哪些可持续设计方法能带来更多有利于自然与人的效益。景观绩效的研究重点在三个方面:①科学度量方法有哪些?②如何定量描述、计算与对比“效益”?③哪些可持续设计方法能最大化综合效益?

图3 林广思教授演讲

林教授介绍了景观绩效系列(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 LPS)评价研究路径:结合美国LPS网站提供的效益工具箱(Benefits Toolkits)与案例研究简报(Case Study Briefs),需要制定适合我国的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LPS景观绩效评价的实施路径:(1)选定优秀示范性建成项目;(2)确定项目评价的度量指标与方法;(3)绩效评价量化过程;(4)提交研究报告成果;(5)研究成果发布。

林教授也提出LPS景观绩效评价仍存在一些研究难点:①景观绩效评价行业标准难统一。风景园林项目类型复杂且目标多元,很难制定统一标准。②完整且有效的数据信息获取较为困难。目前绩效评估基本都是针对已建成项目,但这类项目建成前数据常数据信息不全,设计信息有效性不足等,且景观绩效需进行统计、计算与评估的数据也较为庞大。③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性不强。如何将研究与实践(设计)进行结合,是风景园林专业需要重点考虑与重视的问题。循证设计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评价研究思路,其关键点在于:①实践研究问题为导向的绩效评价逻辑;②强调绩效结果与设计决策之间的关联性分析;③具有实践指导性知识的提炼与证据的动态更新。

景观绩效研究的评价方法方面,华南理工大学杨阳博士(图4)介绍了以设计效能反馈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指标与实证研究。通过对广州四个城市综合公园的网络信息获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基础数据,分析比较,最终得出了各类游憩群体的游憩偏好以及游憩面积、空间特征等对公园绿地游憩服务系统的影响。

图4 华南理工大学杨阳博士    图5 东南大学周聪惠副教授

东南大学周聪惠副教授(图5)介绍了基于应用实例的公园绿地服务绩效和空间绩效评测方法互动及关联演进。列出了针对服务绩效评价的一些评测方法:门票信息、场景信息与基于抽样信息的评测。周老师指出大数据评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及交通信息数据评测法。提出利用大数据信息作为社会服务绩效与空间绩效的评测方法,是一种新型的评测方式,同时也有很强的可实践性,建议跨专业合作与交流,如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邀请软件编程相关专业人员来辅助完成。

杨阳博士和周聪惠副教授都指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或网站信息,常用的社会绩效评测方法都存在局限性,需将不同的评测方法“取长补短”。周老师提出互补性:①常规测评方法间的互补:门票信息评测法与抽样信息评测法相结合;②常规评测方法与大数据评测方法间的互补:无人机航拍与手机信令数据补充;③服务绩效评测方法与空间绩效评测方法间的互补: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园绿地与系统层面公园绿地信息补充。通过这些评测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社会服务绩效评测中的弊端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系殷利华副教授(图2),结合主持的国家自科基金课题面上项目“桥阴海绵体空间形态及景观绩效研究”,开展了雨水景观绩效、碳汇景观绩效与颗粒物景观绩效三个环境绩效研究与相关评价。以武汉园博园的碳汇景观绩效研究为例,利用GIS软件对场地信息进行数据分类提取,实地调研获取场地植物种类与数量等基础资料,利用美国景观绩效平台“树木碳汇计算器”计算树木碳汇效能,初步计算了武汉园博园的碳汇能力,指出其对城市生态效益存在明显的改善作用。

空气颗粒物景观绩效方面,结合对高架桥下的桥阴绿地14种不同绿化标准段,实测PM2.5夏季和冬季不同变化情况,并结合ENVI-met软件模拟,探讨了桥阴绿地各种布局形式、桥下水体设置方式等,对桥阴颗粒物分布和扩散的影响,并尝试得出桥下设置不同形式水面的大小与颗粒物降解之间的关系。

殷老师也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例如:(1)碳汇绩效测量工具主要由美国LPS平台的“树木碳汇计算器”提供,其中的树种数据库与我国本土植物种不能更好的匹配,如何将树种基础数据和工具本土化?植物群落、灌木和草本的植物碳汇没有相应的计算器纳入,同时土壤、水体等其它要素的碳汇功效被忽略,导致碳汇测算效益存在较大误差。(2)目前绩效研究对象都更加偏向于环境绩效或社会绩效某些方面,相对经济绩效研究较少,且社会绩效的研究方法有较多局限性,也使得其研究结果可信度有待加强。

2景观绩效与可持续设计实践的作用关系与融合途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王云才教授(图6)分享了主题为“ESS/LS景观服务导向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首先指出生态规划设计应该要以地域生态系统为规划主体单位,并着重指出生态系统服务制图技术(mapping)是把生态系统服务空间优先级选择,及其生态网络构建应用到规划设计的重点与难点。Mapping技术也是风景园林专业区别于生态学与地理学等相关专业最大的优势所在,注重Mapping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是景观设计学科的重中之重。

王云才教授介绍了研究成果“Ecosystem services mapping in practice: A Pasteur’s quadrant perspective”的相关情况。引入了巴斯德范式,将经过Ecosystem services & mapping进行“主题&关键词”筛选后,对与之相关的76篇SCI文章加以分析研究与探讨,从problem、research和practice三个方面详解了对研究问题和成果的评价标准,最终得出:①建立公用的度量体系是填补生态系统服务和Mapping沟壑的一条直接路径;②“建立利益相关体,开展公共参与是间接路径”等结论。

图6 同济大学王云才教授    图7 北京大学王志芳副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景观学系王志芳副教授(图7)重点探讨了“究竟可持续设计是什么?”①在经济方面,设计什么时候才能够为地方居民带来利益,设计的内生经济价值究竟在哪里?②在人文方面,中国最好与“人”相关的设计究竟是什么?③在环境与生态方面,风景园林专业未来方向究竟在哪里?为什么生态科研与实践总是错位进行?

王志芳副教授还提出了景观绩效评价标准的构建,景观绩效评价的目标、底线(最低标准)、天花板(最高标准)又分别是什么?景观绩效评价的对象究竟是过程还是结果?强调了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必然性。同时指出,在生态学与可持续研究方面,生态学专业似乎比风景园林专业更加“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的研究者在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方向和价值究竟可以体现在哪里?引发了在场师生热切的共鸣。

王云才教授与王志芳副教授都关注到“为什么生态性的研究与项目实践总是错位进行?”这个问题。研究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但就目前而言,研究的结果并未给项目的实践提供更加优化的设计手段,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与探讨。可持续与生态规划设计,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景观设计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者跨学科交流,共同研究与探讨究竟哪些可持续的设计手段才能够将生态效益最大化?而这些问题的研究,都需要基于建立完整且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景观绩效评价系统与方法的基础之上。

3景观绩效与可持续设计实践的作用关系与融合途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郑曦教授(图8)通过对比国内外景观绩效评价系统,指出目前景观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①国内目前还没有满足中国园林景观设计需求的景观绩效评价体系;②目前还没有出现较为完善的景观的绩效评价相关计算模型和工具合集;③线上关于面向公众、易评估操作的景观绩效评价的平台尚属于空白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郑曦教授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共同建设的项目“北京市城市公园景观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本项目旨在构建景观绩效线上评价平台(http://lap.bjfu.edu.cn),通过对多种LPS效益因子的比较筛选,最终得出30项评价因子与111项评价指标。不同类型项目,可根据其项目特征选择该项目中较为显著的评价因子与评价指标。同时,郑曦教授自己做过的实际项目案例,例如北极寺公园、青龙湖森林公园等,简述了如何通过绩效线上平台进行其项目评估的实证,并得出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

图8 北京林业大学郑曦教授

郑教授所创建的平台为科学研究与实践之间搭建了一座便捷的桥梁,促使绩效评价的结果对于实践项目设计进行直接建议、评价和方案指导。但由于整体平台搭建主要都基于美国LPS平台所提供的计算工具之上,且项目参照北京市城市公园为主体而搭建,因此还存在着一些数据不足和地域局限性。

在报告交流后,7位报告嘉宾与3位特邀资深风景园林师(广州山水比德董事长孙虎、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总监闾邱杰、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总工芶皓)开展了讨论交流(图9),围绕风景园林的角色、风景园林区别于生态学的研究核心、景观绩效的概念辨析、景观绩效对景观评价与景观设计的作用等观众提问开展交流与解答,整个会议紧张而高效,参会人员均表示本次专题交流深刻而充实。

图9 嘉宾一起交流(华南理工大学组委会提供)

整体而言,美国景观绩效平台与研究体系已较为成熟,同时LAF风景园林相关组织都为景观绩效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景观绩效研究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项目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协作与探讨,比如,在美国提供的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上构建适合我国的景观绩效评价框架与体系,实现研究领域与实践领域(设计领域)的无缝衔接等。

本次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2019景观绩效与可持续设计学术研讨会”意在通过高校和企业的讨论交流,探讨景观设计与绩效研究相辅相成的可行性。景观绩效研究只有通过对已建成项目的定量化分析与评估,才能为同类型项目今后更科学、可持续设计或实践,提供更好的参考借鉴价值与设计指导。

(备注:文中照片除说明来源外,其余均由殷利华拍摄提供。)

撰稿:杭天

审稿:殷利华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