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景观|自然地表达

发布时间:2017-12-18 作者: 浏览次数:

景观|自然地表达

A Read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U.S. by Nandi Lu



2017年11月20日下午,我院2014届建筑学硕士优秀毕业生卢南迪回校交流,在南四楼景观会议室与同学们分享了她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卢南迪在华科学习期间师从李保峰教授,硕士毕业后赴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获得了景观专业硕士学位,并先后供职于WET Design与BIG等知名设计公司。在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卢南迪向在校研究生同学们分享了她在建筑与景观的双重背景下对实际项目实践的心得体会,并深入分析了境外事务所前沿的设计思路与方式,使同学们深受启发。



卢南迪首先介绍了她在RISD学习时完成的几个studio项目。她认为RISD的教育鼓励学生去思考任何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设计出发点,只要能用自己的观察和设计细腻完整地去诠释前因后果。她通过一个叫Moving Through Thresholds的Design Principle Studio给同学们进行了解释:这是RISD一门很经典的课程。整个学期从掘地八尺研究基地土壤成分到研习各种场地上的景观要素最后到选择每个人感受最强烈的场所变量,结合前期的理解,植入自己的景观设计。卢南迪着迷于看似不可达的芦苇丛深处以及其中变幻莫测的光线并最终描述了一个在明与暗,干与湿,漂浮于沉潜之间的旅程。



华盛顿宪法公园萤火虫都市栖息地设计是卢南迪给大家带来的另一个惊喜。一个从短暂的仲夏微光以及小小物种引发的长达半年以上的设计求索与求证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罗德岛设计学院教育的诗意和浪漫。这个项目的主旨在于探索都市环境下人于萤火虫和谐相处的可能性。首先经过对当地萤火虫的分布逻辑分析,求证基地的合理性。之后对光的分布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四个基地改善方向。在改善完成后得到一个微调后的宪法公园平面,同时总结出场地上八种典型的人与萤火虫共存的状态。这个studio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美国尊重自然和场地的教育理念,也被卢南迪对设计浓烈的喜爱之情感染。



随后,卢南迪还向学弟学妹介绍了自己在WET Design和BIG时参与的几个设计实践,包括了曼哈顿东部海绵城市项目(BIG U一期工程)等业界知名设计方案。其中西方事务所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借鉴雕塑,绘画,音乐等看似与设计客体无关的艺术形式作为灵感来源的手法让同学们非常着迷。所以卢南迪通过各种案例向同学们推荐了不少非建筑和景观领域的优秀作品。最后在经历了不同尺度和不同性质的项目后,卢南迪总结说做设计时要做好对不可控力的心理准备和物理准备,多关注空间的生长性。并建议同学们要自然地表达,不要忘记最初的设计灵感,但也不能偏执于创造出一个主观臆想中完美的结果,多动态地看待设计的制约因素。


(Image Credit:http://www1.nyc.gov/site/escr/progress/meetings-workshops.page


演讲之后,卢南迪与同学们以及老师们进行了研讨环节,李保峰教授,戴菲教授以及董贺轩教授均对本次交流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并进行了总结发言。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交流会,使我院师生不仅更好地了解建筑与景观领域前沿的实践动态,更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撰稿:郭熠栋拍摄:袁涵

审稿:王通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