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13:30-15:00,城市规划系资源学类课程教学团队在南二楼301会议室开展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活动由课程团队负责人刘合林教授主持,教学团队成员鲁仕维、乔晶老师参加了本次集体备课。
资源学类课程集体备课
刘合林教授首先对资源学类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与框架进行了介绍,指出资源类课程是我系本科教学体系“一干两支”的重要支撑和拓展板块,也是反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革新与价值导向的重要内容。资源类课程共包含《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必修)《环境科学导论》《资源学导论》(选修)四门课程。
首先,刘老师对其与鲁仕维老师共同负责教学的《自然地理学》课程内容与教案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该门课程作为本科二年级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奠定了低年级同学对国土空间资源环境的基础认知能力。因此,刘老师与鲁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紧紧围绕自然地理环境与要素进行系统建构,以引导学生建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知理念,并且重点设计了本门课程如何衔接规划专业的相关内容。
《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介绍
随后,鲁仕维老师分享了《土地资源学》课程的内容体系与教案。由于本门课程正在开展教学工作,因此鲁老师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反馈进行了详尽的介绍。鲁老师指出,《土地资源学》通过将基础知识、研究和规划实践的融合,希望启发学生对《土地资源学》的认知兴趣,并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奠定数据分析与理论支撑基础。尤其是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乡土地制度、土地管理法规、土地增减挂钩以及土地整治等内容进行了强化,以补充现有城乡规划知识体系中的短板,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学习的过渡。
同时,结合与乔晶老师共同负责的《资源学导论》课程,鲁老师进行系统的介绍。鲁老师指出,本门课程尚未开展实际教学,因此应当与《土地资源学》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和衔接。两位老师一致认为《资源学导论》要求学生将认知对象从土地资源拓展至其他国土空间资源要素,如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鲁老师明确了两门课程的侧重与差异,并将其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建立对国土空间资源要素体系的认知框架。刘老师强调,《资源学导论》的课程内容相对广泛,应当紧扣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明确课程讲授重点,做好与《土地资源学》课程的衔接。同时,三位老师认为,《土地资源学》课程目前安排于大二下,而《资源学导论》则安排在大三上,在时序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问题,因此建议在下一轮教学计划制定进行调整。
《土地》
《土地资源学》与《资源学导论》课程内容介绍
乔晶老师对《环境科学导论》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乔老师指出,《环境科学导论》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前置知识,其涉及到的知识面与传统空间认知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课程内容与教案均围绕“掌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环境科学与环境规划基本知识”的教学目标展开,重点对人居环境的演变、问题、评价、法规与规划的内容进行介绍。同时,本课程已与王宝强老师的《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进行了对接,对其中涉及到的共同内容进行了拆分与衔接,互补协作,共同做好对现有国土空间规划教学体系优化中的知识补充作用。
《环境》
《环境科学导论》教学内容介绍
本次集体备课主要在去年集体讨论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资源类课程体系的内容衔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思路进行了精细化的调整与优化。目前,资源类课程体系内已基本完成了“必修+选修”的内容统筹,并且也与其他方向教学课程进行充分对接,确定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避免课程内容过于庞杂而加重学生对规划学习的疑惑与负担。总体上看,资源学类课程涉及到地理学、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环境科学等各学科门类的基础性课程,已具有较为成熟的教材,其难点与重点在于如何与规划专业进行融合,采用适应性、针对性、精细化的教学体系。
城市规划系在近两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应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体系优化路径,以夯实学科与行业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学类课程是传统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响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重要拓展内容,其教学内容的体系、深度、边界与教学方法,关系到本科生后续能否顺利适应传统城乡规划设计向国土空间体系转变的理论融合与实践转型。本次集体备课,正是一次对行业改革举措的响应、对教学内容调整的反馈以及对未来教学部署的博采众议。
撰稿:乔晶
审核:刘合林 鲁仕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