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景观学系教学团队2022秋季学期系列报导

发布时间:2022-11-30 作者: 浏览次数:

彰显工程景观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景观学系风景园林工程与生态修复教学团队集体研讨活动纪要(二)

 

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是实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落地的重要一环,是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为适应国家“工匠精神”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凸显我校风景园林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景观学系风景园林工程与生态修复教学团队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系列课程教学改革。20221117日下午4:00-5:30,教学团队6位老师万敏、殷利华、徐昌顺、龚建、郭晓、陈明(韩依纹老师线上参与)以下学期即将新开的《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二)》课程(以下简称“课程《二》”)集体备课为契机,在华中科大建筑设计研究院会议室开展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教学研讨(图1、图2)。

本次教学研讨议题主要包含:1继承传统,优化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教学2)开拓创新,创建工程景观学本科教学;3)教研相长,同步推进教材编写。

1 交流地点的名牌(殷利华 摄)

2 会议现场(翟磊 摄)

 

一、继承传统,优化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教学

教学秘书陈明首先分享了当前国内各大高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相关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1)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风景园林工程为主,包含竖向、给排水、园路、水景、假山等版块,如东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部分学校体现了特色教学方式,例如浙江农林大学关注雨水花园的建造施工,并辅以实践教学;清华大学以景观信息模型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引领风景园林工程建造等。

传统的园林工程教学内容不可或缺,景观学系将相关知识点纳入《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一)》课程(以下简称“课程《一》”),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郭晓老师主讲。教学团队负责人万敏(图3)指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城市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新专业能力,我们也应该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有所涉及,这也是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长期积淀的特色方向之一。

  

3 教学团队负责人万敏教授(翟磊 摄)

二、开拓创新,创建工程景观学本科教学

团队老师针对下学期即将新开设的课程《二》出谋划策,优化完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将分为理论与设计两个部分:理论方面,在课程《一》所教学的传统风景园林工程的基础上,将以系列与当下非常关注和重要的工程为对象,以专题形式讲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配合若24学时左右的方案设计,加强学生在工程景观设计应用的训练。

万敏强调,桥梁、道路等工程景观,包括桥梁本体景观设计、桥阴空间、桥下生境、生物通道、道路生态声屏障等内容,都是亟待风景园林专业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团队中万敏、殷利华在此已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徐昌顺认为,在河流保护工程景观中,也涉及例如河底、河岸等空间生境修复,水生生物的生物通道等内容风景园林可以发挥贡献作用。

郭晓、万敏补充“电气”与“水文”在课程《一》中已做基础性认知讲解,在课程《二》教学中,可围绕灯光规划设计、灯光污染,以及水文计算、深入的场地工程设计等内容展开。龚建、殷利华指出,设计部分可与同学期开设的《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三)》或《植景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设计场地相同,做到课程有机衔接,给学生们减负。经过各位老师的讨论交流,一共梳理出六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桥梁工程景观、道路工程景观、电力工程景观、河流保护工程景观、水文工程景观。

设计部分建议以雨水花园为设计对象,包括方案与初步设计,与同学期的设计课程共享设计场地,将理论知识点串联应用至课程的工程景观设计,涵盖小桥、路、灯光、旱溪、植物、灯光布局、剖面、水文计算等内容。

4 团队老师依次发言(从左至右:教学秘书陈明、龚建、徐昌顺、郭晓、殷利华,拍摄:翟磊、殷利华)

三、教研相长,同步推进教材编写

万敏认为,国内全新的工程景观内容纳入课程《二》,需有我们自己的相关教材予以支撑。团队一致同意以万敏已获批的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编写为依托,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专用教材。该教材获全国立项,也正反映出我校风景园林学科的工程景观学特色。

教材内容在上一轮研讨初定的框架基础上,依据本次新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教学与教材相长的目标。相信这本完全有别于传统园林工程的“园林工程”教材,将开创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在园林工程教学中一个全新局面,同时加大我校“工程景观学”的特色,以及社会影响力。

最后,团队中分管景观学系本科教学的副系主任殷利华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本次研讨集体、高效梳理出工程景观学特色下的课程《二》教学体系与安排,同时带动万敏教授获立项的“十四五规划”教材《工程景观学概论》编写,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期待教学团队老师密切合作,贡献各自擅长的专题领域,并致力于本课程未来建设为省级、国家级的“一流课程”而努力。

 

撰稿:陈明

修订:殷利华

审核:万敏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