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任务,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将共同缔造作为推进当前乡村建设的基本工作方法,把共同缔造理念运用到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中,通过“共同缔造”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支持参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受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政府和大箕铺镇人民政府邀请,在建规学院党委书记李小红的领导下,由乔杰老师领衔,规划系副系主任单卓然老师参与指导,来自建规多个专业的本硕博党员积极参与,深入大冶市大箕铺镇曹家晚村开展共同缔造省级试点创建和乡村建设服务工作。两个多月以来,华科大建规学院团队与曹家晚村村民一起共谋发展,共建家园,共享和美。
华中大建规学院“共同缔造”社会实践队通过驻村调查、现场勘测、村民访谈、广场夜话、理事会商讨、村民议事等形式,听取村民意愿,结合专业技术,制定曹家晚共同缔造示范村村湾人居环境改造行动计划。团队通过陪伴式规划设计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中,与下曹村民理事会、下角湾90多户村民共同完成了下角湾老门楼更新改造,新村宅基地空间清理,老人民公社和红房子片区功能提升,村湾三角地、废弃宅基地、公厕、垃圾收集点、水塘、高架桥下空间、村湾文化礼堂等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提升等一系列体现村民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愿景的行动方案。
图 团队与曹家晚村村民合影
01因地制宜找准共同缔造活动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冶市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鄂东南地区地理和文化中心,区域国家级文化遗产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新发展格局下,大冶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核心区、光谷科创大走廊上重要节点城市。
曹家晚村位于大冶市东部门户,大箕铺镇东北部,距大冶城区3公里,大广高速穿村而过,村域版土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下角、七甲、彭和、启祥等12个村湾小组,共798户,4246人,外出人口达一半以上,常住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下角湾是曹家晚村落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村湾内保存有大量优秀历史建筑。这里曾是鄂东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大冶兵暴”的策源地,曹亚伯、曹壮父等多位民族革命先驱从这里走出去,村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变,大冶市乡村转型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更多民生保障的挑战。
图 曹家晚村航拍
图 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
02了解村落文化,直面村庄现实问题
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最容易形成共同行为的切入点,也是认识乡村社会复杂性的真实视角。走进下角湾,映入眼帘的是放假后回到村里和玩伴一起玩耍的小孩,在树荫下细数家常的老人和妇女……团队深入房前屋后、前屋后院、田间地头与村民进行交流,开展村湾人居环境现状调查,了解村庄人居环境改善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与不同村民进行现场沟通,收集村庄的公共议题,了解村民的价值观和意愿差异。在村委干部引导下,各方就具体问题展开交流。团队发现,村民在个人建房方面集体观念较为淡薄,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较弱。如房屋建成后的废弃建材堆放挤占公共空间,村湾公共文化空间改善与村民住房建设热情“两张皮”现象凸显。团队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村落文化心理入手,让一些农户从主动降低自己的院墙高度开始,逐步打开村民的“心门”。只有愿意打开自家高隔的院墙了,村民愿意看见和关注村落公共空间,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实现。从“如何建自己的院墙”出发,激发村民参与动力,成为了团队的工作重点之一。
图 团队成员在与村民进行现场交流
03解决村民急愁难盼问题,协调乡村建设多元主体
“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需要结合农房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因地制宜找寻共同缔造活动载体,切实解决村民“急愁难盼”的问题。“这个厕所就在我家后面,夏天的时候特别臭,我家门窗都得关着。”“我们想把院子建好,但不知道怎么建。”“来的人太少了,农家乐很难做起来。”广场前,村民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团队讲述着村庄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的问题。
在与村民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团队引导村民就村湾人民公社、老门楼、议事厅等老房子改造发表意见,村民们看着承载着村庄发展历史的建筑空间,纷纷发表对改造设计方案的看法。“这个门一定要对着中轴线。”“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家的门楼,给你们参考参考老门楼怎么建。”“你们这样搞会把我家房子挡住。”“这个门不够气派。”在村民的踊跃参与下,讨论现场异常热闹。一方面,团队积极听取村民的意见,调整改造设计样式;另一方面,,耐心与村民沟通,协调各方意见观念的差异,为推进下角湾人居环境提升改造构建交流平台。
团队深入了解村民诉求,广泛收集村民理事会和乡贤代表对村庄的发展构想,邀请地方文化保护和旅游运营专家进行联合指导,构建适宜引导村民、政府、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的相关行动机制。团队采用广场夜话等接地气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共同缔造的内涵,鼓励村里村外的群众为村湾环境提升和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截至11月20日,团队开展4次驻村调查,10余次规划设计方案交流和工作会讨论,通过与大箕铺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理事会开展现场探勘和座谈、收集村民意见等,累计拍摄照片约2000张,记录影像资料150余G,绘制工作图纸40余张,完成下角湾老村和新村片区整体提升改造设计方案,涉及90余户农户、5个重要村落公共空间节点和三条重要村民活动线路。
图 团队开展多类型讨论会交流曹家晚村未来发展方向
04共同缔造就是乡村文化建设,转变观念才能实现家园治理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文化建设。共同缔造就是要构建一种新的基层治理文化。“只要能让村里的环境变好,我的菜园怎么改都行。”“只有大家一起建,我们才能把对村庄的记忆留下来。”“这条路要是可以修进来,我的房子可以退几米。”随着共同缔造的深入推进,村民与团队越来越熟悉,不少村民动情地向团队讲述着自己对村庄发展的的期待和见解。在一次次共同缔造工作会的交流与讨论中,团队负责搭建平台,让村民深入参与村庄建设的议事中,使村民在表达和分享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逐步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和支持的互动关系。只有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才能改变以往乡村建设中“政府干、百姓看”的现象,只有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乡村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图 团队在与村民交流公共空间改造意向
村民的观念在转变,规划师也在逐步加深对规划的理解和认知。实践队队员刘晓钰说道:“共同缔造面对的是复杂的乡村社会关系和利益关联,如何让我们规划设计师从单一的技术思维上升到为乡村治理出谋划策上来,需要我们将规划设计目光聚焦到普通村民身边的小事上来,将规划图纸铺开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上,通过众筹村民智慧,尊重村民意愿,发动群众行动,才能让规划设计作为一种促进乡村治理的手段。”
图 部分公共空间节点改造前后对比
05共同缔造实践也是乡村教育的过程
大箕铺镇曹家晚村的发展是在大冶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中走出来的优秀典型。共同缔造试点创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通过关注房前屋后和村民身边的事实小事,提升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能力和动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体现了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烈期盼。
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建筑、规划、景观、环境设计等人居环境学科群,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可以承担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做出专业贡献。通过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与大冶市在城乡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领域的校地合作,通过选择试点村镇共建华科建规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课程思政基地等校外课堂,建立校地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持续推进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乡村建设行动中,同时将在共同缔造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反馈到乡村规划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完善学科体系建设,践行科技报国初心和使命。
撰稿 | 冯柏欣 杨美琳
视频 | 杨美琳 冯柏欣
图片 | 华中大建规学院“共同缔造”社会实践队师生
编辑 | 冯柏欣
校对 | 李小红 乔杰 单卓然
审核 | 王玥 于千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