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4月14日,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课程组邀请,城市规划系乔杰老师于南四楼N204教室为规划20级同学开展一期生动的有关乡村调研的专题讲座。
讲座从“冷板凳”到“热思考”必然过程阐释了调查和研究的应有关系。结合乔杰老师自身科研经历,从“为什么做调查”、“调查经历”、“研究视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和同学们分享了乡村调查和研究全过程,强调了乡村社会调查丰富了同学们的学科知识体系,培养了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城乡规划问题的基本能力,反映了专业理论和学科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乔杰老师同时鼓励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开始,利用不同课程实践机会,多做真实的、扎根性的调查研究,激发自我专业兴趣,明晰专业方向。
本次专题讲座课堂现场气氛活跃,获得同学们的广泛好评,课程组指导教师郭亮、贺慧、罗吉参与本次专题课程的交流。
图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之乡村专题调研》课件1
图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之乡村专题调研》课堂
正文
乔杰老师首先从“为什么做调研”的多维度阐释入手,引发学生对于调研意义的思考。他表示,调研是一种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认知和学习模式,关键在于问题意识,即通过调研了解事务的真相;还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应在调查中研究分析,在描述中探寻规律。
乔杰老师认为我党一直就有强调调查研究之风的传统,调查研究始终作为党的“传家宝”和 “基本功”,为同学们认识乡村、了解乡村、发现乡村提供思维引领与方法指导。讲座并以青年毛泽东同志投入早期革命运动时的调查研究活动为切入点,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做调查研究”、“怎么做好调查研究”,也反思了当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活动”的趁热点和赶时髦现象,鼓励同学们要从乡村振兴话题“众人追逐”的乱象转到对“深厚学理”的专业思考,鼓励同学们应在乡村调查中关注真实问题,少做“为了调查”的调查和“走马观花”式的调查。
图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之乡村专题调研》课件2
在“冷板凳与热思考”部分中,乔杰老师首先结合过去10年关注欠发达山区乡村发展问题的调研经历,为同学们分享介绍了从“冷板凳”到“热思考”的转变过程。他提出只有在乡村调查研究中坐的下来、聊得起来,获得乡民信任,才能不断明晰乡村社会调查的真实问题和空间场景,切实从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地方社会与情感以及村民可持续生计等方面回应山区乡村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图4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之乡村专题调研》课件3
在从调查到研究转换的环节,乔老师介绍了自己10年前的驻村调查经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从乡村社会、乡村空间和乡村空间治理等多个方面做的有益和大胆尝试,并以鄂西武陵山区种植和养殖产业和乡村人居环境关系的调查为案例,为大家分析该地区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图5 鄂西武陵山区长阳县小流域人居环境现状 乔杰摄
图6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生猪产业发展下的人居环境现状 乔杰摄
在研究视野讨论部分,乔杰老师强调山区发展缓慢是全球性问题,欠发达地区发展需要尊重地方人居环境特质,应构建社会(地方)与国家的研究视野,并同样强调地方视野并不是忽视国家构建。引用社会学相关观点,当下的中国乡村已不再是自然天成,离开了国家建构,就无法把握当下的农村,也无法作出学理性解释。
乔老师结合自己在国内外的乡村调查经历,分析了全球南方欠发达地区共性的发展现象,也指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代表的国家制度体系构建,是推进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山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制度体系建设,也为理解不同地区乡村发展差异提供了理论解释框架。
图7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之乡村专题调研》课件4
图8《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之乡村专题调研》课件5
图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之乡村专题调研》课件6
最后,乔杰老师进行总结,他鼓励同学们守正创新,不断丰富和理解人居环境科学的内涵,聚焦新时代乡村发展新问题,秉持“方法跟随问题”的原则,正确看待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努力做到小心求证,大胆假设。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积累,做有心人,并共勉了“见社会见国家、见树叶见树林、见描述见解释、见传统见走向”社会学研究经验,期待与大家一起开展更多有意义的城乡社会调研活动。
讲座结束后,课程组老师做了有意义的相关研究讨论,总结了本次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分享了近年来城乡社会调查工作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在学科转型背景下,课程组一致认为《社会学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对激发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专业学习兴趣,活跃专业思维和培养专业情怀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撰稿l 孙玉成
校对l 乔杰 罗吉
审核l 罗吉 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