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受黄亚平院长邀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叶强教授来院讲学交流,带来了《存量时代城市空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主题报告。城市规划系与景观学系教师洪亮平、戴菲、贺慧、赵丽元、罗吉、邓巍、单卓然、袁满、徐利权、乔杰、鲁仕维以及本硕博在校生共60余人参与了活动。
学术报告从“空间资源利用下的时代变迁”“存量时代的空间规划与设计”“效率导向的技术应用与实践”三方面展开。首先,叶强教授以无量→增量→存量为脉络,依次阐述了计划导向的空间资源利用、规模导向的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导向的空间资源利用内涵特征,分析了城市建设及规划的苏联模式、中国香港模式和存量时代经济-城镇化-投资的多维趋势。他指出: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的转变要回答和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动力源及利益分享机制如何从政府主导转换至市场与政府结合、规划目标如何从土地利用转换为空间利用、空间发展如何从空间增量转换为空间优化、空间载体如何从功能植入转换为功能置换等。
其次,叶强教授从空间生产前沿、规划系统认知、规划设计模式、资源利用路径四部分建构了存量时代的空间规划与设计理论。他指出:当前正经历着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本身的生产的变化,解决国土空间问题、维护和保障国土空间系统平稳运行,需要与之适应的、科学的空间规划系统工程。存量时代应选择综合效率导向的系统模式,贯穿从计划、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营和资本的全过程。而该过程的资源利用路径应遵循综合效率导向的空间资源转换规律,从项目经济平衡走向更大平衡、摆脱房地产路径依赖,形成一套“资源属性转换”“资源规模扩容”“资源功能转换”“资源权力协同”模式。
最后,叶强教授基于综合效率与有用功、总功和时间函数间的定量关系,分享了资源转换效率评估技术及其在乡村中学改扩建、城市中心商业区更新等一系列场景中的应用,并从中宏观·中观·微观回顾了多年来在增量时代运用存量思维开展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陆续为听者们展示了联合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工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的软件系统,特别是存量空间资源勘探技术与智慧评估技术的模块构成,讲述了在限额限时约束下平衡多种效益的试算案例等。结果表明,V1.0版评估软件应用效果显著,能为实现空间资源转换效率的智能评估、决策支持、设计辅助奠定基础。
叶强认为,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城市建成环境中所存在的低效或负效率,并且能够在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更高效产出物质或非物质资源要素的实体空间资源。存量时代不等于无新增,它以质量和效率为关键词,推动其持续的要义是制度、思维和模式的创新以及知识和新技术等附加能量的投入。存量空间资源转换必须运用系统手段,推动以综合转换效率为核心的EPCM工程建设模式的深入发展将成为重要方向。
洪亮平教授就城市存量更新中规划设计行业如何做出适应性转变等话题,与叶强教授做了深入探讨。黄亚平院长总结强调:存量时代的城乡发展及规划问题早已超出单纯的物质空间设计范畴,经济社会乃至工程管理与财务分析等内容将不断地介入到规划全过程。因此不论是规划管理者、设计人员还是高校师生都应抱着解决真问题的务实态度,拓展丰富知识结构,谋求带有前瞻性的理论和方法创新。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讲座系列:第九届“国土空间规划创新论坛”
撰稿:单卓然,徐苗
摄影:张馨月
校对:黄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