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火爆|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艺术训练营,400+会员开课啦!

发布时间:2023-12-13 作者: 浏览次数:

IMG_256

IMG_257

前言

1210日,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艺术训练营在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报告厅火爆开课!来自全国319所高校的400+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会员代表参与学习,顺利结业。


一起回归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艺术训练营

现场盛况


开营演讲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人工智能不仅带来创意工具转化,还带来设计美学层面上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蔡新元教授以《艺术的扩散:AI艺术教育的框架与路径》为题,为学院们做开营演讲。


蔡新元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IMG_258

IMG_259

演讲主题:

《艺术的扩散:AI艺术教育的框架与路径》

蔡新元教授从e/acc·Eelief·Future(关于未来)DiffusionCreation(未来艺术的形态)Black Mountain College(未来的设计教育)三个方面作出具体阐释。其一,有效加速主义和超级对齐的较量看似是技术革命的“至暗时刻”,但AIGC是“小便器”时刻,艺术从形式反叛、权利反叛、到技术反叛已重塑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其二,艺术不是规训而是自我感知,“从想象到意义”是关键;AI时代的设计核心是创意+审美,专业大模型是通向设计未来的桥梁。其三,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专题培训

为促进中国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武汉超算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元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中国首个面向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AI内容创作平台——“ArtI designer超级艺术计算平台”,平台搭载150P云计算资源,支持对中文关键词的智能识别,能为学生、教师和自由创作者提供精准化、多样化的AIGC服务供给。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艺术训练营便是以ArtI designer为依托进行的艺术风暴。


杨洪龙

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

人工智能艺术方向研究助理

IMG_260


专题1:《人工智能艺术创意设计方法》

杨洪龙通过回顾平台首次内测的优秀作品以及图灵测试,向大家初步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无限潜力,随后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平面、动态、交互三大艺术领域所形成的新兴艺术形态——人工智能艺术。杨洪龙展开解读了人工智能生成时代使得图像、文字、影像、音频等多模态可以互相转化,详细讲解GANCLIPDIFFUSION等模型的发展历程,以及生成时代下的设计师与人工智能的主客体定义,强调设计师需要提升自身审美的判断能力和与人工智能的沟通能力,才能进行人机协同分层创作。


专题2:《设计的AIGC:平面、造型与空间的的可控生成》

杨洪龙从参数、提示词、模型、控制器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一张画面如何精准的控制,分别从平台的基础、专业、开发者三个模式进行讲解,包括参数、提示词、LoRA模型、Controlnet等知识点。基础模式下,从平台界面讲解到各个参数的设置,并详细介绍了提示词公式——语句(3S+语法,以及书写提示词的三大原则——纯洁性、通识度、优先级。专业模式下,从大模型的概念讲解到LoRA低秩适配模型的介绍,从造型、装置到室内覆盖九大学科,详细讲解了LoRA的使用方法。开发者模式下,从Controlnet的基础概念讲解到各个控制类型的介绍,详细以案例的形式讲解IP-AdaptercannyOpenPoseDepth等控制类型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设置。

课堂氛围

学员参与度高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IMG_261

IMG_262

IMG_263

学院作业展示

专题培训后学员以《艺术的想象》为主题进行自由创作

IMG_264


IMG_267


IMG_268


IMG_271


IMG_272

 

学员结业感言

结业后多名学员分享了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

当前,社会多个领域正在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艺术设计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致力推动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打造中国人工智能艺术生态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观念、课程、工具与实践的进化,助力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和关联产业的创新与成果转化。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