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 月 8 日上午,湖北交投中南勘察设计院隆重举办 “70 年发展成果展暨发展新质生产力论坛”。本次盛会吸引了来自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级协会、学会、企业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众多专家代表近200人,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议题,深入交流改革创新经验,共同探索行业转型发展路径。我院景观学系万敏教授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徐杨青等重量级嘉宾同台,并开展题为”生态桥梁的理论与实践“主旨报告,就新质生产力从风景园林、工程景观视角展开精彩论述。工程景观与植物应用学科团队师生代表一起参会学习。

王焰新院士做《基于生命长江理念的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主旨报告(左)、
姜德生院士做《先进光纤传感网络与智能交通应用》主旨报告(右)

景观学系参会师生与万敏教授合影
万敏教授以《生态桥梁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将桥梁景观、道路景观等工程景观开展了体系完整且深入浅出的阐述。在汇报中,万敏首先详细介绍了工程景观学科的创立过程。全面阐述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阶段,接着分享他主要参与的桥梁景观的实践案例,包括澳门西湾大桥、武汉东湖清河桥、武汉东湖鹊桥等经典桥梁工程景观,每一个案例都彰显着学科探索的足迹。之后,受哈佛大学Richard T.T. Forman撰写的《道路生态学》启发,万敏创新性地提出生态桥梁的概念。2008 年,秉持创新学科精神,进一步提出工程景观学构想,并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成功设立二级学科博士点,构建起涵盖桥梁工程景观学、水利工程景观学、道路工程景观学、市政工程景观学、雨水工程景观学、照明工程景观学、军事工程景观学、园林工程学等多方向的学科体系,为行业学科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在生态桥梁实践方面,万敏同时还分享了学科团队成员多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与案例。无论是桥梁作为生物通道的研究及实际应用,还是韩依纹副教授团队华中科大喻家山野生动物监测、还是殷利华教授团队京广高铁乌龙泉段野生动物监测、武汉都市圈高铁生物通道规划等研究,都充分展现了生态桥梁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桥阴雨水花园等生态桥梁工程景观及桥阴空间利用研究,以及武黄高速工程景观设计实践,更是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生态桥梁理念的落地成果。

最后万敏在论坛中对生态桥梁、工程景观在当下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富有开创性的探讨,这场系统、新颖而精彩的报告,赢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一致高度认可与好评。
撰稿:杜慧敏
修订:殷利华、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