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武汉市政协等单位来我院专题调研,共话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及高质量人居环境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6-22 作者: 浏览次数:


2025619日下午,武汉市政协副秘书长、民建武汉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徐莉、民建市委秘书长徐敏、民建汉阳区工委副主委胡娟、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常委、市政府研究室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城研中心)研究员刘艺璇等3人、民建武汉市委会调研室干部丁正、汉阳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区资建局)规划管理科科长王艺、武汉江花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主任杨笑天、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新区分院主任佘曼丽等单位领导共10人,前来我院在南四楼S101会议室开展武汉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及城市更新专题调研。学院党委书记李小红、院长谭刚毅、民建华科大秘书长刘小虎教授,民建委员景观学系万敏教授,以及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殷利华教授及其工作室学生团队参加本次交流座谈。

 

cc28ec19008ef7de8c367b2e9fa1de18_

 

 

55fec73d0cce9977c89f5fa1512f79ac_


 

1 双方领导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

李小红主持会议,代表学院热烈欢迎以徐莉副秘书长一行领导们莅临我院开展城市建设专题研究。谭刚毅向来宾介绍学院建设情况,我院建筑类学科全国排名前十,全球QS排名51 - 100,服务地方建设成果多。今年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本科将全部为文科生招生。

市政协刘艺璇介绍武汉市城市发展研究情况及本次调研任务:武汉城研中心去年10月新成立,原隶属武汉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城市建设发展研究相关工作。目前城市更新进入存量更新阶段,公共空间资源利用及利益平衡问题待解决,汉阳区在桥下空间利用方面已率先开展实际操作,本次集体来访是希望借助华科建规学院专家智慧,一起开展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相关问题,尤其是对殷利华教授研究的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开展专题咨询。


 

2 工程景观学科研究简介

景观学系万敏教授介绍建规学院“工程景观学科”相关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景观是2008年以土木工程与风景园林交叉申报获得的目前唯一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并招生。研究涵盖桥梁工程景观、道路工程景观、水利工程景观、市政工程景观等多种类型方向组成的学科体系。万敏认为武汉桥梁具有极大的研究优势:武汉是世界桥梁之都,有7座长江大桥和2座隧道,建桥队伍和设计院一流;桥梁景观研究有优势,长江大桥故事丰富,有申报世界遗产潜质。期望打造长江桥梁景观旅游系统,如政协、民间及汉阳区等各方配合,武汉长江大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能被营造良好氛围。


 

3 高架桥下空间利用专题报告

接下来,殷利华教授进行了《城市高架桥下“灰色”桥阴空间的景观“绿色”响应与激活途径思考》专题汇报。首先介绍了工程景观学科团队和个人研究方向主要关注桥、街道、雨水基础设施工程景观研究。今年5月就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开展了3次全国会议报告分享。殷利华指出城市高架桥是公共空间拓展潜力地,但桥下空间使用受桥墩柱结构、桥下空间的光、水、生态、社会等诸多问题困扰。课题组先后10多年,建构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国内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及景观的“东南西北四线”调研,发现各地对高架桥空间利用特点,如北京高架桥下的停车专门管理、广州桥下的文化创意园、成都高架桥下的文化氛围营造等常见的绿化、交通、运行、休闲、商业、建筑、市政利用及景观。最后提出国外有拆桥恢复活力案例,面对国内大量高架桥,可考虑利用新技术手段,如光纤导光、智能监测等多途径激活桥下空间利用,可以优化和转换角色,出台桥下空间利用管理的相关政策,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开展桥阴空间利用的方式,为城市更新提供激活桥下空间,服务高质量人居生活改善的“低线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空间。

 


 

4 双方热烈而丰富多主体交流研讨

刘小虎教授指出城市建设方向,认为武汉桥梁有挖掘价值,可融入历史文化等提升环境与文化;应结合未来基础设施发展推进城市更新。并提出低空经济推动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低空经济推动城市建设和生活品质提升,利用学校、地区优势与企业合作。

徐莉副秘书长也分别介绍了此次前来一起交流的5个单位相关人员基本情况。王艺科长介绍了汉阳桥下空间的现状和困境。汉阳有桥下利用价值的桥梁约30座,面积240.8万平方米,占主城区35%,但缺乏专题的研究与政策路径。2022年起开始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涉及公园、闲置用地等,开展多项活动,反响良好。对于空港经济发展,汉阳目前低空经济总部飞行基地,空港经济成为未来重要产业,希望与高校加强合作。


 

 

佘曼丽主任通过专题分享《汉阳区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前期规划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介绍了武汉市桥梁空间利用现状、问题及规划。武汉主城区有656座城市桥梁,202座具空间利用价值,桥梁空间面积706万平方米。在空间利用规划方面,一环两轴以休闲模式为主;二环休闲游戏与公共服务结合;三环线侧重市政基础设施与郊野公园建设;节点打造亮点空间。但目前存在相关问题:部分桥梁空间利用形式单一、环境不佳、管理维护缺乏,且武汉缺乏桥梁空间使用管理政策。分享重庆北滨路桥梁空间打造24小时滨江文化综合体的经验,靠政策保障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值得武汉学习。在运营方面,提出考虑开发地块模型打包、引入社会资本,结合周边开发计划运营桥梁空间。建议选取小试点打造桥梁空间项目,缓解政府管理压力。

 

 

谭刚毅院长回应了交流中低空经济发展的问题,认为武汉目前相比已落后很多城市的低空经济建设和发展,学院正在积极筹备低空经济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在为武汉低空经济的“全链条发展”“整体构架”做相应的积极思考和智慧贡献,也期待有机会和汉阳区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徐莉对此次交流合作进行全面总结,包括(1)智库建设:华科推荐优秀人才纳入武汉智库,依托民建咨政可有效促进好的建设提案有便捷的上报渠道。(2)课题合作:围绕打造高品质桥下空间、宣传桥文化、发展文旅产业等可开展专项深入的课题合作。(3)区域落地:华科专家教授成果在汉阳等区域落地,有效推动一区一品建设。(4)人才交流:华科教师可参与资政智库、兼职等形式合作。

 

 

7e5f8825db367585081b4f76c0a4e2cc_

 

此次调研交流搭建起了武汉市政协相关部门与我院深度合作的桥梁,为武汉城市建设尤其是桥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开拓了新思路。未来,各方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推进各项合作落地生根,期待共同书写武汉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cdd270bf8f4ceb0895ad969fcfbdf5ca_



 

撰稿:杜慧敏

拍摄:王冠宜、杜慧敏、杨笑天

校对:李小红、杨笑天、殷利华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