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再探南美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力脱贫后时代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05-28 作者: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云南临沧南美拉祜族非遗扶贫”、“脱贫后时代发展与乡村振兴”向学术高度和实践纵深拓展,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由规划系、建筑系、艺术系部分师生组成了联合工作团队,于2019年5月17日-20日再赴云南调研、交流和指导地方工作。团队成员包括规划系耿虹教授、任绍斌副教授,建筑系赵逵教授,艺术系吕宁兴老师,以及三个系的五位博士、硕士研究生。

257F0

非遗扶贫调研团队及栅片房营造工匠

本次现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基于我院扶贫团队所发现的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栅片房”建造技艺的文化保护、非遗申报和学术总结需要,对乡政府组织拉祜乡民按照传统仪俗和营造方式所做的典型“栅片房”建造活动,做一个全时段、全要素、多层次、多角度的记录,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相关研究、申报工作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为保证记录工作能够全面、准确、顺利的开展,工作团队在5月17日傍晚抵达临沧区南美乡后,带着凌晨从学校出发后的舟车劳顿与碌碌征尘,匆匆忙忙地赶往“栅片房”建造基地,借着落日余晖踏勘环境,筹划、安排各种录影录像设备的职责和机位,以及需要完整记录与片段记录的不同内容与相应环节,同时通过与还在现场备材的拉祜工匠进行交谈,初步了解、勘测并记录了营建场地、材料的基本情况,为第二日栅片房营造记录工作做好了全面部署。

翌日清晨六时,调研团队便迎着隔山初露的晨曦奔赴现场。拉祜乡民穿戴着绚丽的民族服饰,在他们的头人——“摩巴”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天的营建工作。他们以身体——“手、掌、排”为丈量单位,以原始的刀、斧为加工工具,不用一根铁钉,仅靠简单的榫卯和支撑、搭接、绑扎技术,经过平地基——挖桩坑——立柱——穿枋——铺楼楞——架梁——搭建屋面椽条——铺茅草——安篾墙——建火塘——挂烤棚——装舂米缸——搭建入口平台——安装门扇——调整局部构造——扫屋等一系列流程,持续到下午16:00,一座浑然天成、朴拙坚实的拉祜人家平地而起。随着火塘客厅中柴焰的燃起,一个新的拉祜人古老的居家生活单元按照禁忌习俗在一日内正式完工,也标志着栅片房以及居住家庭生命轮回的新的开始。

在整个栅片房建造过程中,团队成员至始至终紧随“摩巴”、工匠及其建造进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地进行了空中航拍、延时摄影、建造细节跟拍,以及对材料选用、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的动态观察、测量、记录,并且及时地对“摩巴”与工匠进行采访以固定技术证据,达到了对栅片房营建技艺、营造过程、营造组织与相关仪俗、禁忌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与了解的目的。南美拉祜族栅片房“男取木、女取茅”的分工制度、“半年备材,一日建房”的营造过程,映射出人类早期低技水平下的营建逻辑,而拉祜人在建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诚敬、感恩之心和邻里互助之情,深深的感动着团队的每个成员,为这次记录活动及其成果灌注了更多的人文内涵,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非遗扶贫”工作并从学术角度进行成果整理与提升奠定了更为坚实、饱满的认识基础。

“栅片房”搭建活动的翌日又是拉祜人最重要的节日——“搭桥节”(每年农历4月第一或第二个属龙日),调研团队于清晨再次前往活动场地,通过零距离的观察南美拉祜族的节日盛况,对拉祜人淳朴、烂漫的生活态度与幸福渊薮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A8A21

师生齐力积极调研栅片房营造活动

联合工作团队本次赴云南的第二项重要任务是对后扶贫时代的持续发展问题跟地方政府进行探讨、交流,出谋划策。

19日中午,团队成员从南美拉祜族“搭桥节”现场,逆着山路上连绵的人潮和拥堵的车流,一路艰难地赶赴临翔区政府,由耿虹教授将前期构想的临翔区未来的东部门户——“邦东-马台乡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蓝图,给临翔区委书记尚东红等地方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做了详细汇报,同时就高速公路即将进入临翔区的新交通格局和“云旅游”时代的机遇与冲击,在结合邦东乡、马台乡实际资源环境与发展动力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交旅融合”“全域统筹”的发展“国际茶文化生态村”的设想,获得当地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的高度评价。尚东红书记在充分肯定与感谢华中科技大学规划扶贫工作团队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的同时,针对规划设想的一系列细节问题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也就许多技术细节与工作团队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要求政府各部门全力配合工作团队,尽快做出符合发展形势变化和相关政策要求、能够指导具体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为迎接临翔区的后脱贫时代与新交通时代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CDBF2

助力邦东乡和马台乡脱贫后时代发展与乡村振兴

工作团队此次赴滇对南美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栅片房”建造技艺的全程记录工作,对于将其申请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将扶贫实践中所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上升到学术研究高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证支撑作用。而对临翔区“邦东-马台国际茶文化生态村”的建设发展构想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对扶贫工作向高度、深度、广度延续,以及后扶贫时代如何推动乡村产业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打开了更为开阔的思路。我们也在这样的过程里,充分的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同胞对山水家园的归属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在民族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感动于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1D6D1

华中科技大学“非遗扶贫”调研团队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