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专业 > 城乡规划学 > 简介


一、历史沿革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先后经历了原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现华中科技大学共三个学校的发展历程。

1979年,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恢复城市规划招生,是当时我国最早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三所院校之一。至1983年共招收5届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共5班,170人。

19852月,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在校的三个班搬迁至原建设部所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并成立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系,同时成立相关的城市管理系和风景园林系。

1991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城市管理系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和城市规划系共同成立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下辖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

20005月,城市规划专业随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整体合并进入新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其中城市规划专业成立城市规划系。

近年来,城市规划系的国际合作办学力度不断扩大,注重与欧美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城市规划系领导及教师代表团几次赴欧美规划院校进行外访和讲学,并成功举办了 十届 “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等国际大型学术活动,不断扩大我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我系已与英国邓迪大学、美国亚历桑娜州立大学开展“4+1”本科合作培养,每年还开展有国际化课程、中外联合设计WORKSHOP等。

44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系作为全球知名的空间规划创新研究中心、全国一流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基地、中部地区规划学术中心,长期坚持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培养了大量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前沿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的城乡规划创新型、领军型人才,已培养本、硕、博毕业生达2000余名。

 

二、发展历程

1)原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19799月,在原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招收四年制本科生,至19839月共招收五届、170名本科学生。

2)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19849月,在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继续招收四年制城市规划本科学生,并自1995级始改为五年制本科生;

19949月,城市规划专业取得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并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8年,城市规划学科被评为原建设部及湖北省重点学科。

3)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2000年,城市规划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并获优秀;

20049月,城市规划专业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工学博士研究生;

2005年,正式设立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6年第二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评估,双获优秀;

2008年,城市规划专业又取得工程景观学工学博士点;同年6月,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1年获城市规划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2年第三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评估,双获优秀;

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发文批准设立城市规划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本学科位列全国第10

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本学科位列全国并列第6

2018年第四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评估,双获优秀;

2019年城乡规划专业获得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20217月,获批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

2022年,获批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28月,成为首批重点领域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教育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九大虚拟教研室之一)。

20229月,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创新团队(城市区域国土空间结构理论与规划导控创新团队)。

 

城市规划系发展历程及重要大事记


三、师资队伍

面对新时代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城市规划系坚持引人才、提层次、建团队、强组织等举措,形成了年轻化、国际化、高端化的教师梯队,旨在建设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截至202312月,本系现有在岗教师32名,其中教授12人(博导10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人,全国优秀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1人,湖北省规划设计大师2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住建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2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湖北省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武汉市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校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人。教师获博士学位近85%,近60%教师具有国外访学、留学经历。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国际化特色,我校城市规划系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特聘教授、兼职教授,拥有兼职博导68人,其中包括香港大学叶嘉安院士(荣誉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沈青、佛罗里达大学彭仲仁、英国卡迪夫大学于立等高校知名教授,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著名规划师。为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校城市规划系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科研设计机构建立了近20个校外实践基地,签约了50余位校外导师,从而强化面向实践需求的人才培养,以期实现高校与时俱进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国土空间低碳生态智能规划研究中心、湖北省民族特色村镇振兴研究与实训基地、湖北省高等学校环境与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紧密协同,全面支撑高层次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四、管理机构

城市规划系历届系主任名录(不含文革前的系主任)


任:刘合林

党支部书记:任绍斌

副系主任 :王智勇(分管本科工作)

慧(分管研究生工作)

单卓然(分管科研工作)

教学秘书 :黄  


五、教学团队及教研室

5.1教学团队

城市规划系共设7大教学团队:

1)国土空间规划原理与设计

人:赵守谅

教学秘书:单卓然

团队成员:黄亚平、陈锦富、任绍斌、王智勇、彭 翀、刘合林、

刘法堂、罗 吉、赵丽元、袁 满、鲁仕维

2)形态空间设计(历史保护)

人:任绍斌

教学秘书:邓

团队成员:洪亮平、何 依、刘晓晖、贺 慧、

蓉、袁巧生、林 颖、孔惟洁

3)乡村规划精细化方向

人:耿

教学秘书:刘法堂

团队成员:万艳华、王智勇、乔 晶、乔

4)创新实践课程

人:任绍斌

教学秘书:罗

团队成员:洪亮平、郭 亮、贺 慧、赵丽元、林 颖、袁 满、鲁仕维

5)规划技术方法

人:赵丽元

教学秘书:袁

团队成员:张瑞芳、张 萍、鲁仕维、李新延

6)专项规划

人:郭

教学秘书:乔

团队成员:何 依、赵丽元、万艳华、刘晓晖、陈喆妍

7)城乡发展理论

人:刘合林

教学秘书:鲁仕维

团队成员:彭 翀、罗 吉、赵守谅、赵丽元、单卓然、林

晶、乔 杰、孔惟洁、张梦洁、卢有朋


5.2教研室

城市规划系下设国土空间规划、乡村发展与乡村规划、住区规划与城市设计、城乡历史保护及规划技术科学等5个教研室。


城市规划系设置五个教研室


六、人才培养模式

紧跟国际规划教育及学科发展前沿,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文化强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城乡统筹等战略需求,契合国家转型发展对创新型规划实践要求,增强学生创新设计、创新工程实践能力。

6.1人才培养方向

适应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构建一干两支人才培养方向。在培养理念上,适应国家十八大后百年未有大变局时期创新实践型规划实践要求,适应学科从应用型认知-实践型转变,适应专业范畴从城市规划城乡规划转变,从重专业技能转向重创新实践能力。在培养阶段上,构建--三阶段创新:低年级侧重创新意识培养、中年级侧重创新研究/设计能力培养、高年级侧重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培养方向上,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内核的一干两支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坚守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主线;另一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旨趣及优势,在中高年级差异化选择形态/空间设计区域/城市/乡村规划研究支线,实现基本规格培养基础上的人才差异化。

城乡规划专业一干两支培养方向


6.2 思政教育特色

2010 1 22 日,习近平同志考察华中科技大学,在建规学院参加学生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听取党旗领航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并寄语同学们脚踏实地、立志成才。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以党旗领航工程为核心,发挥城乡规划学科特点,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特色。一方面,凝练美丽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精品思政课,引导学生品鉴城乡聚落,遗产之美文明演进,城市之美乡村振兴,田园之美大国大城,计算之美,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巨大变革和发展大势,投身祖国复兴伟业,描绘国土美好蓝图。另一方面,建立党员先锋服务队长效机制,连续13年获湖北省暑期优秀社会实践队荣誉。近年来,规划系参与党旗领航工程教师共有20 余人,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先后带领100余名学生组成的党员先锋服务队服务地方规划建设,为四川、新疆、云南、山西、湖北等20 多个地区送规划、送设计。精准扶贫影响深远,云南临沧扶贫团队5 年如一日,完成15 项规划编制成果,两次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十大典型项目,获云南临沧唯一高校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山西岚县扶贫团队,为保护岚县红色文化遗产做出重要贡献,获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唯一优秀规划项目。同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机制,运用多媒体平台及学院党建新闻五味瓶等品牌栏目,发布思政教育及党建宣传文章。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五四演讲比赛讲好华中大故事等活动,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此外,强化思政队伍建设,建立思政工作责任制度,实行研究生德育助理制度,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实现班级全覆盖。成立学生党建中心,实行一生一策网格管理。

 

6.3 改革课程体系

一干两支为脉络,重构纵向进阶、横向连通“3+3”课程体系。建设3个纵向进阶课程集群:主干课程集群为国土空间规划课程集群,两个支线课程集群分别为形态/空间设计课程集群区域/城市/乡村规划研究课程集群。建设3个横向选修课程模块:创新实践课程模块、特色方向课程模块、业界+大师+workshop模块。

城乡规划专业“3+3”课程体系



城乡规划专业大纵向进阶课程集群


6.4 改革教学模式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创设学做一体的集成化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知识传授与实践脱节、离散化课程教学模式,以知识消化吸收及创新运用为目标,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空间设计课程为重点,将部分理论课教学与综合课程设计教学结合,通过课程交互、模块重组、学时叠用,促进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研讨型教学形态,相关课程教师共同主持与主干设计课同步的专业授课及小组研讨,学做互促,创设学做一体的集成化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上实现四个结合:结合横向科研及咨询项目、结合学科教指委竞赛、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结合实习及设计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上突出学做一体,探索研讨型教学模式、自主研学模式。实施保障上依托教研室、责任教授团队、业界/大师/课外工程坊责任教师,强调立体化教学组织

6.5 创新育人环境

拓展多元合作路径,营造开放性、国际化育人环境。立足本土化+国际化双重视野,拓展高等学校+社会机构多主体合作,打造校企一体、中外联通的实践育人环境。一方面,学产协同,推进全渗透校企合作培养。依托省级科研实践平台、本校规划设计院、国内一流规划设计机构等优质资源,构建面向行业前沿的全渗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2014年以来,规划专业新增14家国家一流规划设计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50余位校外导师参与学生实习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另一方面,推动业界合作,形成课内外开放培养新氛围。面向学科及行业前沿,实施三师三堂课”——“院士大师进讲堂、企业导师进课堂、匠人进学堂,面向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大师讲堂课程、业界课程暑期社会实践课程,每年邀请业界院士、大师、行业专家来校就热点问题、学科前沿动态举办讲座。同时,促进中外联通,拓展全方位国际合作培养。以文化交流及视野拓展为宗旨,与英国邓迪大学、美国亚历桑娜州立大学开展“4+1”本科合作培养,与欧美日澳、新加坡及中国港台地区10余所一流建筑规划院校展开双向互动及深度合作。2018年以来,持续开展了近20次中外联合设计及联合教学,年均约60余名学生参与国际联合培养、中外联合设计Workshop或赴海外访学。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