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专业 > 风景园林学 > 科学研究

本系根据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6个二级学科方向,整合本系师资组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工程景观与植物运用4大学科团队。

1)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

本方向基于建规景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资源,深耕城市景观设计。十余年来以“U+L城市与景观新思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学生设计竞赛”为平台,引领中部地区,辐射海内外;2012年以来5次携手全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园林》杂志社,会议主题分别为“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城市与景观”“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城市与景观”“风景园林视野下的城市设计”健康中国视野下的风景园林”“国土空间安全视野下的风景园林。科学研究方面,注重跨学科合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具备整合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行为心理等学科开展科研攻关的能力。服务社会方面,承担了各类大小型城市绿地空间、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古建修复等规划设计的编制与专题咨询工作,已获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的行业奖项。在中南地区承担了大量园林与景观设计项目,典型的省市级重点项目有武汉园博会(部分)、襄阳习家池、中国阳明文化园、大别山温泉小镇等。

学科方向带头人:董贺轩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博士,20128月至20138月美国哈佛大学GSD访问学者。完成关于立体城市设计学术专著2本:《立体城市:空间营建理论与实践》《城市立体化设计——基于多层次城市基面的空间结构》,在《建筑学报》《中国园林》《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等境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子项目1项、国家留学归国研究基金1项。在健康适老性城市社区环境研究方面也已经取得了系列成果,并指导学生在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健康建筑与城市设计竞赛、AUTODESK REVIT杯等国内设计竞赛中获得系列优秀奖项。另外,基于城市设计研究成果,从事并完成了多项大型城市设计工程与国际设计竞赛项目,特别是对交通枢纽型城市设计、滨水型城市设计、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等类型项目进行了大量实践。

 

2)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

本方向聚焦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绿道、绿地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同首倡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华盛顿大学密切合作,在《中国园林》杂志率先系统性介绍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与方法策略,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关于绿色基础设施数十篇研究成果。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支撑,在国内较早推出关于绿道的专著《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在生态修复方面也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在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方面有大量的实践项目与各种权威及核心期刊论文成果支撑。

学科方向带头人:戴菲教授,博士生导师,景观学系主任。2007年日本国立千叶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博士毕业,师从章俊华教授。1993-200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园林》杂志特约审稿专家、《风景园林》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委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的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副会长。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1项,面上基金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主持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1项,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低碳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耦合机理与控制”。迄今共发表期刊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绿道研究与规划设计》《Landscape感性》2本,译著1本,并主持40多项优秀的规划设计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得多项奖项,先后获得“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艾景奖’最佳指导教师”、“华中学者”等荣誉称号。

 

3)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本方向着眼中国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的重大及现实问题,聚焦近现代时期、围绕城乡发展热点,具有学汇中西、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包含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史、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史、风景园林评论、乡村景观及遗产保护4个分支。该方向已分别在“现代史”“学科史”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先行优势、研究积淀与发展潜力。本系教学、科研发端于1960年代,也是本方向深化与拓展的特有历史基础和学术资源。

学科方向带头人:赵纪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景观学系副主任。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风景园林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自然保护地专家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园林》《风景园林》《新建筑》特约编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面上基金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40余篇,指导硕士生参加设计竞赛获奖和发表论文多项。讲授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课程共5门。

 

4)工程景观与植物运用

工程景观是本学科自主创新的研究方向,具有立足工程、直面需求、内涵丰富、适宜延伸、层次分明而又视角创新的学科特点,包含桥梁工程景观、道路工程景观、水利工程景观、雨水工程景观4个分支。该方向师生共获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在全国E0802口总140项获批项目中占近6%,存在明显优势与发展潜力。植物运用注重工程影响下消极空间的改善、桥阴与驳岸生态修复绩效、植物降解道路雨污、屋顶花园植物生态效益、棕地修复中的植物贡献、行道树人行安全防撞保护、绿网城市绿量建设及其相应的植景规划与设计诸多与土木工程结合的研究领域,并形成鲜明的植物运用特色。

学科方向带头人:万敏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绿网城市设计”学术团队负责人。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担任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副会长;河南南阳市、贵州贵阳市城建部门外聘专家顾问。主要学术成就: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100多项重要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景观规划、景观工程、绿网城市等。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开设硕士研究生“工程景观学”“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理论和实践课。

基于多年持续的学术研究,本系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科研成果、获得了较为突出的学科竞赛成绩,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部分成果如下。

 

景观学系“科学研究”版块成果表

基金项目:

 

 

 

专著和教材出版

 

 

学科竞赛获奖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