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青年讲会是由湖北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建筑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讲会立足于人居环境学科群的多学科交叉需求,依托建规学院青年科研人才优势,是在跨院校、多学科、宽视野的交流宗旨下,为学院青年学者和广大研究生群体提供的一个学术碰撞和交流的平台。交流活动向全体师生开放,未来青年讲会将定期以科研沙龙、读书分享等形式开展,敬请关注。
![008期打印](/__local/4/90/DF/E46B8FF1E3730C5C25FEC680824_821A2EAB_488CA.jpg)
本期安排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青年讲会”第八期将于2022年02月24日晚19:00-21:00在建规学院南四楼110-B民族特色村镇研究中心举行。本期的分享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建筑学博士研究生刘冕,分享的题目为:共生视角下藏传佛教寺院聚落研究,同时邀请到社会学院何菊老师作为学术对谈嘉宾,由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振宇担任主持人。
主讲人简介
![刘冕](/__local/F/59/A9/75EA39BA7DB8971171A9FBE8396_073B795D_EBA5.jpg)
刘冕,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在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博士研究方向为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研究。在校期间随导师参与了“湖北省归元寺改扩建规划”、“鄂州市古灵泉寺改扩建规划”、“襄阳王府及王府街保护规划”等省级重点文化遗产保护与设计工程,并参与了鄂东南多处古建遗存及地方民居的保护测绘工作。在校及工作期间参与的项目及设计作品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次,省级奖项4次,市级奖项1次。
内容提要
藏传佛教自吐蕃时期起在安多地区已存续一千余年。为适应教团组织的发展,形成了数以百计具有地方特点的寺院聚落。该类聚落的规模、组成元素、空间组织及形态特征与藏传佛教的自身发展密不可分。本次研究以甘南地区遗存的百余座藏传佛教寺院聚落为对象,通过对聚落形态衍化规律的总结,探寻其与藏传佛教组织结构演变之间的关联性。
![图片1](/__local/6/75/DF/AC1593D2633627FE198C710FF2B_40E843B6_1E5D2.jpg)
![图片1-2](/__local/1/C9/EE/7FC89073D2A8C3BA576AD08AF9E_543CF7ED_22707.jpg)
![图片1-3](/__local/A/3F/B0/B93142A49CABB029829FBEA1F7B_EDD73833_1DD0D.jpg)
对谈嘉宾简介
![何菊](/__local/5/FC/57/CC969C49F82DFF1C3770BE79C82_97C50523_7F90.jpg)
何菊,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0)。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社会人类学方向基础研究,关注宗族、民间信仰、民族志写作等问题。近年来,在《民族研究》《台湾人类学刊》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并参与多项省部/国家级研究项目。因教学和科研表现优秀,获得校级“学术新人奖”(2014),受聘“华中学者·晨星岗”(2016-2019),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2020)。
活动形式
本次分享采取线下交流的形式,面向学院全体师生和专业人士开放,欢迎参加!
![群聊二维码](/__local/F/27/32/CA20D78DC1456C29782A0432E64_E72A4D54_DABB.jpg)
扫码加入青年讲会交流群
![](/__local/1/93/A1/2579F80F6EFCAF9D3E106D96C11_0920C9A1_1D77F.png)
扫码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主办方:
湖北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训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新建筑杂志社
协办方:
建规学院研会学术交流中心